2025年7月2日,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在珞珈山下正式揭牌成立。這一舉措既是武漢大學貫徹落實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服務國家高端裝備制造需求的重大實踐,也是學校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科體系、打造機器人領域全鏈條創新生態的關鍵一步。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巖在致辭中強調,機器人學院的成立是響應時代呼喚、填補人才鴻溝的戰略之舉。學院將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機器人領域拔尖創新人才,通過學科交叉融合與科技成果轉化,為我國搶占機器人技術制高點筑牢人才基石,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校長張平文院士則進一步指出,機器人學院的成立旨在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強化學科組織建制對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緊密對接學校“5-10年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戰略目標,為機器人領域提供高質量科技和人才支撐。
機器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在發展報告中詳細闡述了學院的建設背景與未來規劃。學院依托武漢大學控制、機械、測繪遙感、電信、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優勢,融合形成機器人領域新興交叉學科。研究方向涵蓋基礎研究與應用特色兩大板塊,基礎研究聚焦機器人平臺設計、規劃控制、感知交互、智能決策等核心領域;應用特色則突出“機器人+”跨學科融合,包括機器人+工程應用、機器人+空天地海信息、機器人+智能醫療、機器人+數字人文等方向。學院的發展目標明確,計劃在五年內推動控制學科躋身國內前列,加快探索具有武大特色的機器人工程專業,引領新工科發展。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學院實現了多項創新。2025年計劃招收90名本科新生,構建“理論+實踐”雙輪驅動的培養體系。通過從小米、宇樹、樂聚、優必選等頭部企業聘請10名產業教授,深化產教融合。同時,與華為、優必選、宇樹科技等13家企業啟動“天問領航”計劃1.0,通過課程實訓、技能培訓、企業實習等環節,培養兼具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此前,武漢大學已通過聯合小米成立機器人系、設立“機器人技術”碩士專業等舉措,在機器人領域人才培養上取得顯著成果。例如,武大學子在2023年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2024中國機器人暨RoboCup世界杯中國賽中屢獲國家級一等獎,彰顯學科實力。
學院通過“企業命題-學院攻關-市場驗證”的閉環機制,推動仿生與AI驅動的技術創新。湖北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等機構與學院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提供實景教學與實踐操作平臺。學院力爭實現一批前沿技術應用于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突破工程”,打造國家名片。此外,北京大學等兄弟高校與武漢大學率先垂范,開啟“雙引擎驅動”模式,共筑“中國高校機器人科創聯盟”,瞄準國家戰略方向協作攻關。
湖南大學王耀南院士作為代表,對學院發展提出三點期望:打破傳統學科壁壘,重構培養體系,推動學科交叉;深化產學研用協同,顛覆傳統科研模式,實現范式創新;推動仿生與AI驅動,開辟機器人技術新賽道,實現技術引領。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毛明院士強調,人才培養是學院發展的根本,需匯聚頂尖人才、發揮武大工程領域特色優勢,廣泛開放資源共享,為國家科技產業發展輸送拔尖人才。
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機器人領域教育與科研進入新階段。學院將持續發力,落實國家戰略需求,勇挑科研重擔,深化教育改革,突破核心技術,加強交流合作,培育優秀人才,打造研究高地。在智能時代浪潮中,武漢大學將以“武大智慧”與“武大擔當”,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貢獻重要力量。